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工作要点
2023年是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起步之年。2023年学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牢抓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战略叠加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目标导向,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担当,建设好绿色校园,培育好时代工匠,在新征程上扛起苏信发展新使命,谱写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信实践新篇章。
一、把握方向,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1.加强政治建设,把牢意识形态工作。落实“第一议题”制,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活动报道、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弘扬四敢担当精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和思政教育全员化要求,加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面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党外人士、师生员工等组织开展系列专题学习培训活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好意识形态工作阵地,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牢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加强宣传工作,提升新闻媒体报道的层次和频次,策划系列新闻主题报道,讲好苏信故事;加强统战工作,完善统战工作体系,开展“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活动,发挥好民主党派、知联会的作用。
2.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党建出特色。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委议事规则,推进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面贯彻落实党委委员联系系部工作制度,开展“走基层.助发展”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作活力和创新力;完善基层党组织,增设退休教工支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以党建强基领航工程为主基调,完善党建工作考核体系,有效开展“一支部一品牌”活动,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形成苏信党建工作特色。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党员管理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出台学院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着力加强干部梯队培养;组织开展干部专题培训活动,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干部发扬“四敢精神”,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加大学生、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严格党员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开好组织生活会,开展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4.加强作风建设,从严治党不放松。抓党风促校风,构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办法,落实好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一票否决制”;推进“一岗双责”全覆盖,深化政治监督“五盯五促”,巩固深化巡察整改成效;开展学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力督查检查工作,提升全院工作效能;深入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专项监督检查,常态化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和廉情分析,开展阳光办学,努力建设“清廉苏信”。
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凝练特色
5.建立健全育人机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系部、各部门全面参与的育人机制;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加强学院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生会、社团组织建设和管理,配齐配强社团指导教师,有序建设好校内学生组织;健全“一站式”学生社区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模式,建设创新工作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效;充分发挥江苏省工匠学院(馆)、南社文化研究院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健全心理教育机构,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优化专业工作队伍,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开展“润心”教育活动;优化网络育人平台育人机制,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校园环境整治,推进环境文化育人载体建设,繁荣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内涵。
6.丰富育人活动形式,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持续推进“红心向党、立德树人”系列特色主题活动,组织好青春诗会、红歌大合唱比赛等活动;创新开启“正青春”讲坛,组织“学思践悟”月月行、“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等活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与苏州湾文化中心等深入开展文教融合战略合作,建立地方特色的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聘请10名左右行业企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模范入校担任兼职思政导师,开展专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提升育人实效。
7.发挥专业学科育人优势,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扎实推进思想政治课创优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建设,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工作,开发体现职业特点、专业特色的思政课程资源;积极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展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专业、“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等评选活动,形成具有“江南工匠”精神气质的特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三、多向发力,内涵建设提升质量
8.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职教贯通体系建设。围绕示范区、“一圈一带”建设的人才需要,锚定智能制造、数字化经济等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全面开展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形成学院专业群建设三年工作计划;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提升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计算机网络和高水平骨干专业通信技术建设质量,开展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和品牌(专业)专业的遴选与建设,努力创建新的省高水平专业群;加强现代职教贯通培养体系建设,新增 “3+2”专本科贯通培养项目1个,提升所有专业贯通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
9.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按照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原则,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工作,积极探索“江南工匠”的苏信培养模式;“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推进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组织参加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逐渐将大赛要求和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惠及全体学生;完善院级精品优质课程资源评选机制,开展省级以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善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建立校本教材奖励机制,鼓励主动对接前沿主流生产技术(管理流程),与企业一起开发不同形式的教材。
10.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构建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科技研发创新制度体系,围绕新绩效考核方案修订科研管理、成果认定和奖励办法,激励教师多出科研成果;围绕示范区、“一圈一带”建设新需求,与企业合作共建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新技术研发中心)1-2个;制定教学成果管理办法,推进教学成果培育工作;出台“江南大讲堂”工作方案,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入校开展学术讲座,提升教师科研视野、学术素养和研发水准;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出台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构建企业全过程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以专业群紧密型合作企业为主,建立相应的产教联盟,加强现代学徒制项目、企业学院(产业学院)平台建设,培养好新时代的“江南工匠”。
四、外引内培,队伍建设抓紧抓实
11.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实施人才引进办法,规范开展年度人才招聘、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力争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16名左右,新招聘优秀青年教师20名以上;完善特聘教授、产业教授及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制度,重点推进产业教授入校建立工作站(室);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拔尖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其安心乐教,无后顾之忧。
12.开展师资梯度培养工作,助力教师职业发展。制定卓越教师发展计划,发挥“青蓝工程”、“333工程”的引领作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制定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行业大师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等培养与管理办法,并启动校级层次的选拔培育工作;建立5个左右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工作站、“双师型”培养基地,有序安排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建立教师培训培养工作体系,强化校本研修工作,年度研修培训不少于90个学时;完善中青年教师赛事管理办法,形成“以赛促教”的良性发展机制。
13.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招聘10名以上专职辅导员,逐步配足配齐专职辅导员和心理教师;启动新入职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辅导员工程;建立2个以上校级思政名师工作室,深耕心理健康“半亩心园”工作室;出台《辅导员综合素质能力比赛实施办法》,以赛促建,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五、服务社会,办学影响显著提升
14.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框架,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指导工作;做好毕业生职业规划,推进专业对口顶岗实习工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落实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促进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工作,完成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15.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促进培训质量、效益双提升。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复员军人以及城乡就业群体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岗位资格培训等,培训数量比上年度翻一番,培训质量大幅提升;加强与社区开展合作,联合街道、社区建设2-3个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基地),服务好社区居民,开展好老年教育工作;持续推进在职员工学历提升教育,办好自学助考工作。
16.搭建融通协作桥梁,提升学院的社会认可度。举办示范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平台联席活动,开展示范区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合作的创新实践,探索示范区内职业院校一体化发展之路;开展 “百年建校.二十年建院”的校庆系列活动,增强学院发展凝聚力;汇聚省内外职教专家资源,建立发展咨询委员会,助力学院创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开展东西部办学联动,加强与新疆伊犁等地合作和交流;推进职教普教协作融通,争创1个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工作。
六、夯实基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17.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教学条件。按照专业大类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的特征科学规划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基地功能布局,增强实训基地开放共享性;新建(改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通信电子、智慧财经、数字商贸等五大实训基地,提升实训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18.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校园数字化管理水平。推进网络安全责任制,推动校园弱电系统软硬件规范化管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加强便利校园建设,以教育部数字校园试点校创建为契机,做好网上办事大厅、校园一卡通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信息化项目建设统筹管理,推进校园数据治理,提升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
19.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工作,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实保证。推进落实学院基础设施三年提升计划,统筹规划、科学制定改造及建设方案;加强“健康驿站”建设,优化管理服务;完善智慧后勤平台建设,深化校园环境整治,将绿色校园建设落到实处。
20.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健全校园安全工作制度,落实好院系两级安全责任体系;强化校园安全联防联控,重点加强校园综治、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宿舍安全监管,完善校园监控体系建设,争创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
七、多措并举,内部治理提质增效
2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办学效率。稳步推进机构和岗位设置改革,科学设置内设机构,明确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有序开展人员选拔、聘岗和任用工作;实施学院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制定落实二级单位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举措。
22.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强化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以修订《章程》为统领,持续推进“废改立”工作,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制订《院财务预算管理办法》,以严格预算为抓手,完善财务、招投标、项目工程、内部审计等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降低经费使用风险,保证经费使用安全。
23.推进民主办学工作,改善学院师生民生福祉。规范和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支持学术委员会在教学、科研等事务中发挥作用;完成工会换届工作,发挥工会、团委以及教代会、学代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落实师生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三项权力;建立师生申诉制度,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做好退休教职工工作,建立学院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关心退休教职工健康和生活;关心师生员工生活,做好困难和特殊人员的帮扶慰问工作;举办退休教职工荣休仪式,表彰从事教育工作满30 年教职工;关心师生健康,做好师生体检和新生参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