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教师”“教材”“教法”(统称“三教”)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强化提升办学特色,大力培养人才匠贤,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服务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加强内涵建设为核心,坚持“教师”为育人根本,全方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坚持“教材”为育人纲要,全面提高课程教材质量,坚持“教法”为育人手段,全员参与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经过三年时间,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大力发展在线开放课程,推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精品教材,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深化项目教学改革,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创新教师评价机制与教法评价机制,确保“三教”改革有效落实。
二、 建设措施与任务
(一)“赋能”教师,提升教师素养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谁来教”的问题。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前提下,坚持“教师”为育人根本,完善双师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大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加强教师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按照能教学、能实践、能服务的“三能型”教师要求,提升教师素养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1.建设措施
(1)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不断加强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党员教师引领三教改革先锋队”,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我校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先锋群体,率先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系列举措,在全校教师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完善师资培养机制,系统推进教师职业能力提升。
完善教师使用、培养与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三能型”教师认定办法、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办法、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完善教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高行业企业服务能力,系统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3)强化教师培训再造,全面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有序推进各类培训活动,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有效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分批次举办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能力提升等专项培训;举办教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及技术研发水平。
2.建设任务
(1)各二级学院建设“党员教师引领三教改革先锋队”,率先引领“三教”改革各项任务;
(2)出台“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办法、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5%,打造5-8个优秀教学团队、10个大师工作室;
(3)出台“三能型”教师认定办法,“三能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
(4)每年举办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每年举办“教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二) “升级”教材,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教什么”的问题。进行教材改革与创新,关键在于推进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标准和课程资源;大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编写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立体教材;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使专业教材能够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调整更新。
1.建设措施
(1)对接区域优势和行业特色,打造一批优质课程。
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对接区域优势和行业特色,加大任务驱动课程建设力度。贯彻教育部对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要求,提升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大力推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校企“双元”合作,建设一批项目式立体化教材。
校企共同开发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编写符合生产实际和行业最新趋势的项目化教材,逐级推进校级、省级、国家级重点教材建设工作。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为及时更新内容,鼓励使用一体化、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适应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等泛在教学模式的需要。
(3)完善教材选用机制,严把教材使用审核关。
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核心问题。成立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校院两级教材审定工作组,对校本教材、新教材,连续使用三年的教材进行两级审定,定期公布教材用书目录和教材选用情况,为师生选用教材提供依据和参考,让规划教材、重点教材、优秀校本教材和企业最新版的工作手册、实践案例教材进入教学课堂。
2.建设任务
(1)利用智慧职教资源库平台,每个专业建设1个专业资源库;
(2)建设100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每年评优10门;打造2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300门SPOC,每年评优20门;
(3)建设体现企业化真实环境的任务驱动课程,专业覆盖率达60%;
(4)建设校企“双元”项目化教材:校级重点教材30本,省级重点教材5本,国家规划教材5本;
(5)建设工作手册、活页讲义等新型教材,专业覆盖率60%,每年评优20本;
(6)成立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校院两级教材审定工作组。
(三) “激活”教法,推动教学方式创新
教法是教学改革的路径,是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怎么教”的问题,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积极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结合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行课证赛融通的教学改革;引导教师根据“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及高职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着眼于学生个性化成才成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主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建设措施
(1)实施“课堂革命”,创新教学模式。
教法改革,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创新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有德、有用、有趣、有效的“四有课堂”。
(2)升级学期项目2.0计划,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我校学期项目的实施将进入2.0版本。
学期项目2.0将以“打造精英、创新创优”为目的,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结合技能大赛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做精做实;建立“创新创业”学分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项目质量。
(3)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双元育人。
深化产教融合,着眼于校企联合招生、分类培养,校企共同管理、综合评价,
双证融通、双导师培养等几个关键点,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工学交替,实现校企双元一体化育人。
2.建设任务
(1)组织开展“四有课堂”(有德、有用、有趣、有效)教学大赛,每年
评优15个;
(2)围绕“双元育人、知识建构”理念,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三年立项校级教改项目30个,省级教改项目10个;
(3)制定学期项目2.0实施办法,每年评优40项优秀学期项目;
(4)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三年建设10个试点;
(5)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三年建设20个试点;
(6)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三年中省级教学能力大赛、省级微课教学大
赛获奖总数达50个,国家级获奖总数3个;
(7)学生技能大赛常抓不懈,三年中省级技能大赛获奖总数达40个,国家级获奖总数2个。
三、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三教”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方案建设目标、任务和建设
进度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成立“三教”改革工作办公室,负责改革任务的分工和检查落实;各二级学院成立“三教”改革工作小组,负责各二级学院任务的检查落实,确保“三教”改革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位,有效实施。
2.制度保障
将“三教”改革建设任务纳入各二级学院、各部门绩效工作考核,调动全校
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参与方案实施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形成方案实施的强大合力。根据“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三能型”教师认定办法、学期项目2.0实施办法等办法要求,有序推进“三教”改革工作。
3.经费保障
根据学校相关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加强“三教”改革相关项目经费的落实与
管理。严格按照各级财政的要求,统筹安排、使用及监管专项资金,确保项目经费使用科学合理规范。